水貂病毒性肠炎症状有哪些

更新时间:2023/6/21 21:35:00  养殖负责师傅:张老师   手机:13333709510

     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由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腹泻,粪便内含有灰白色脱落肠黏膜、纤维蛋白和肠粘液的管状物,血液白细胞显著减少为特征的急性、高度接触性传染病。现已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养貂国,特别是幼龄水貂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,多数病貂转归死亡造成巨大损失。这是世界公认的危害水貂饲养业比较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
      我国先后在黑龙江、辽宁、山东、江苏等地 区发生过,且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。据报道,幼貂发病率为 50%~60%,成年貂为20%~30%,死亡率为25%~30%。本病已成为我国水貂三大疫病之一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
       本病的病原体为细小病毒科、细小病毒属的水貂肠炎病毒。该病毒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有共同抗原成分,水貂感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后,表现出与水貂病毒性肠炎相似的症状。同时,用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制成的弱毒疫苗,能使水貂获得抵抗病毒性肠炎病毒的免疫性,但水貂肠炎病毒却不能感染猫。本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,能耐受60℃30分加热处 理;病毒在污染的貂笼里能保持一年的毒力。含有病毒的组织和粪便,在冷冻状态下,一年毒力不下降。病毒对胆汁、乙醚、氯仿等有机溶剂和胰蛋白酶有抵抗力;煮沸能病毒;0.5%福尔马林、苛性钠溶液,在室温条件下12使病毒失活。在自然条件下,不同品种和不同年龄的水貂都有感染性,但幼貂的易感性极强,发病率为50%~60%。本病呈地方流行性爆发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
       病毒大量存在于病貂的肝、脾及肠道,并从粪便大量排毒。病貂、带毒貂和猫是主要的传染源,耐过可获得较长时间的免疫力,但至少带毒排毒1年以上。传染方式由直接或间接接触,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。水貂肠炎病毒可经病貂的粪便、尿   和分泌物散播,污染饲料、饮水、用具和环境及人,使易感动物受到传染。本病多发生于夏季,近年来有推延到秋季的趋势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
      本病流行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固定性。患病貂场如不采取措施,第二年子兽分窝后(7~9月),还会大批发病死亡。这与耐过病毒性肠炎的水貂长期带毒有关。由于本病毒对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有亲和性,所以大多数病变都发生在旺盛增殖的组织中。如骨髓的干细胞、淋巴结的淋巴小结生发中心和肠黏膜。所以胃肠黏膜受害,充血、坏死、脱落。在肠管内容物中发现有粘液小管。以后病毒从 胃肠道随着血液和淋巴循环到机体实质器官。由于淋巴和骨髓受侵,而迅速发生白血球减少,骨髓液化,肠系膜淋巴结水肿、坏死。潜伏期4~9天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
      临床上分为最急性型、急性型和慢性型。最急性型:病貂不出现腹泻,食欲废绝后12~24死亡。急性型:患貂主要表现为高烧、呕吐、下痢,排出混有血液、黏液(多呈乳白色,少数呈鲜红色,或红褐色乃至黄绿色)的水样便,或脱落肠黏膜样的稀便,有的出现管型(黏液管)便。白血球高度  减少,所以称之为“泛白血球症”。患貂精神沉郁,不愿活动,体温 40~40.5℃,食欲减退或废绝,渴欲增高,有的出现呕吐,拉稀,7~  14天死亡。慢性病例:患貂耸肩弯背,皮毛蓬乱,两眼凝视。里急后重,排便频繁,但量少。粪便为液状,常混有血液,呈灰白色、粉红色或灰绿色,有的排出红色胶胨样的管型物。由于下痢脱水,中毒病貂表现极度虚弱和消瘦,常常四肢伸展卧于笼内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
      呈地方性流行时,急性型的出现症状后4~5天死亡。在病的流行旺期,最急性型的没有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,个别的病例在1~2周后,病貂衰竭而死,或逐渐恢复健康。病愈的水貂长期带毒,生长发育迟缓最急性和急性死亡的尸体营养良好,慢性经过的尸体消瘦、皮毛蓬松,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。剥开皮肤,皮下组织干燥,无脂肪沉着。以急性卡他性、纤维蛋白性乃至出血性肠炎变化为特征,即以肠及其淋巴组织病理变化为主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

成人考试报名入口 点击进入


相关推荐
在线报名
联系电话
扫一扫

扫一扫
自学考试负责老师

联系方式
张老师